說起導致肥胖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總少不了被拿出來“批判”,如今有研究發(fā)現,肥胖的流行其實另有原因。
有研究顯示,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實際上會減慢體內脂肪消耗的速度,這個結果與之前的多種預測截然不同。實驗中,志愿者需要住院幾周,并嚴格控制飲食。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典型的飲食研究中會出現的多種偏差,即志愿者自己報告的飲食情況與他們真正攝入的飲食并不一致。
此后,進一步的實驗還發(fā)現,當志愿者根據他們的意愿,隨意攝入他們喜歡的食物時,吃過度加工食物的志愿者攝入的熱量,會比吃未加工食物的志愿者多數百卡路里。在短短兩周內,前者的體重就會增加一千克左右。
據此,研究人員表示,肥胖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產商對食品的過度加工,而與營養(yǎng)成分沒有太大的關系。
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經加工過的食品基礎上再加工的食品,這類食品通常含有五種以上工業(yè)制劑,并且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品,長期食用會增加患癌風險。
Ultra-processed并非原創(chuàng)的技術術語,書面證據最早出現在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法國研究人員通過基于食品加工的程度來認定超加工。加工程度最高的為第四類,即超加工食品和飲料。這些都是“通常有五種或更多工業(yè)制劑,以及出奇多成分”的食品,還在“加工過的食品中發(fā)現諸如糖、油、脂肪、鹽、抗氧化劑、穩(wěn)定劑和防腐劑”等成分。
于是,超加工食品是在已經加工過的食品基礎上再加工,因此加上了前綴ultra,這源自拉丁語,表示“超越”。
超加工食品主要是指食品含有的鹽、糖、油和脂肪外的工業(yè)成分,如用來增加感官刺激的添加劑、用來保鮮的防腐劑等。面包、奶油蛋糕、巧克力、蘇打汽水、即食湯等都是超加工食品。除了這些,由糖、脂肪及氫化植物油和變性淀粉等不是在日常廚房使用中的物質所制成的食品,也屬于超加工食品。這些食品通常也被稱為垃圾食品。
研究發(fā)現,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因改變腸道細菌而增加人體患 2 型糖尿病以及其它代謝疾病的風險,經過高溫處理的食品中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等,食品包裝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也可能會遷移到食品中。Laure Schnabe 博士說,超加工食品中多種特有成分的營養(yǎng)特性可以部分解釋它們對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的原因。(王蔚)
[ 責編:劉希堯]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