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孝靖皇后十二龍九鳳冠,明十三陵博物館藏。 主辦方供圖
1905年麥蘭瑞制作的孔雀羽飾,V MUSE藏。 主辦方供圖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金鑲九龍戲珠手鐲、銀鍍金鑲米珠飛鶴紋別針,定州博物館的鎏金點翠嵌寶“誥命”龍鳳冠,歐洲歷史最悠久的珠寶世家之一麥蘭瑞家族制作的黃金琺瑯珠寶套裝,見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時刻的玫瑰胸針……
在四川成都博物館近日推出的“風華萬象:16—20世紀典藏珍品藝術(shù)展”上,300余件中外珍品薈萃一堂,讓觀眾近距離感受東西方工藝之美,品賞文明交流互鑒的華章。
此次展覽由成都博物館、北京圣軒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合主辦,匯集國內(nèi)外多家文博收藏機構(gòu)的珍品。展品年代橫跨4個世紀,展現(xiàn)了社會變革與時代審美的發(fā)展軌跡。
明清時期,各色寶石隨著跨洋貿(mào)易進入中國,鑲嵌寶石飾品漸成風尚。北京定陵出土的明萬歷孝靖皇后十二龍九鳳冠是中國目前僅存的4頂明代鳳冠之一,采用了當時最為精巧的點翠嵌珍珠寶石工藝。此鳳冠以漆竹扎成帽胎,正面飾有8條金龍,下有5只金鳳,背部有4條金龍,兩側(cè)各有2條金鳳。龍鳳均口銜珠寶串飾,二者之間插飾翠云、翠葉。全冠共鑲嵌天然寶石100余粒、珍珠3500余顆,寶石顆粒均勻,形狀各有不同,色彩鮮艷明麗。此次展覽是其首次離京展出,讓廣大觀眾一覽明代宮廷制作的頂級工藝。
17—18世紀以來,大量中國藝術(shù)品遠銷海外,東方審美情趣與藝術(shù)風格給歐洲裝飾藝術(shù)帶來新的創(chuàng)意與靈感。歐洲珠寶設(shè)計師們創(chuàng)作出許多帶有中國韻味的作品,尤以玉器最為豐富。20世紀20年代法國珠寶品牌卡地亞推出的一款扇形胸針,以碧玉為主要材質(zhì),頗具東方風情。香港兩依藏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法國金質(zhì)粉盒,邊框嵌有黑色琺瑯,盒蓋鑲嵌玉石,其上浮雕“鯉魚跳龍門”故事圖。
孔雀在東方文化中有著美好的寓意,是印度的國鳥。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新藝術(shù)運動時期,孔雀成為歐洲藝術(shù)家鐘愛的設(shè)計元素。展覽中有一枚孔雀羽飾格外精美,整體鑲嵌1742顆鉆石,頭尾使用鏨刻琺瑯工藝,還原出孔雀的流光溢彩。1905年,印度大公賈加吉特·辛格在法國巴黎麥蘭瑞珠寶店訂購了這件孔雀羽飾,后來將它贈給一見鐘情的西班牙少女安妮塔·德爾加多。這件珍寶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chǎn)物,也見證了一個跨越國界、跨越階層的愛情故事。
(劉裕國)